陕西渭南-江苏南京承接加工贸易合作交流会在南京召开(高清组图)

发布于:2017-08-28 22:24   来源:陕西网渭南站   作者:记者 杨青山 张怡凡

陕西网渭南站(记者 杨青山 张怡凡)8月28日下午,由陕西省商务厅、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陕西渭南-江苏南京承接加工贸易合作交流会”在南京华东饭店如期召开。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昱,陕西省商务厅纪检组长胡仁喜、副厅长唐宇刚,渭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洁,江苏省陕西商会会长张黎明,镇江市发改委主任赵养泉、镇江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国栋、无锡市宜兴市副市长唐剑等16名在江苏挂职的陕籍干部,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晓京,市商务局局长吴培育,市外经局局长、外事办主任刘莉,以及来自渭南市各县(市、区)、外向型经济园区和江苏省南京市外向型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齐聚古城,共谋两地加工贸易承接转移,共话两地外向型经贸交流。会议由高洁主持。

签约项目三个  投资总额4.3亿元

会议签约项目三个,投资总额达4.3亿元,分别是:马来西亚哈拉穆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在渭南经开区投资的马来西亚OEM清真日用品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产值2亿元,可实现税收600万元;Manaco八幸通商株式会社、恒美佳(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美国信海化工国际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渭南经开区建设的渭南经开区中外合资新型水处理剂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3亿元,年生产新型水处理剂500吨,年产值2亿元,可实现税收600万元;宁波邦通塑业有限公司在富平县(庄里镇)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投资建设的年产300万方外墙保温装饰材料ZT板项目,投资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30条全自动外墙保温装饰材料ZT板生产线以及厂房、员工宿舍、办公楼等配套建设。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将为促进苏-陕两地经贸合作、带动渭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会上,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昱致欢迎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简要介绍了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苏陕对口帮扶和协作情况,他表示,苏陕两省合作源远流长,同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两省间深化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我们要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更加自觉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布局,特别是利用陇海大通道和苏陕两省区位优势海外资源平台优势,共同在海外打造产业集聚区,实施重大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进转型发展。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唐宇刚代表陕西致辞并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陕西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承接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他表示,举办此次会议就是希望在新一轮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中,搭建陕西与东部沿海省市政府及企业间的交流平台,宣传和展示陕西各市的投资优势,拓宽陕西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渠道,寻求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同时更好地向江苏地区企业学习,共同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并诚挚邀请各界朋友来陕考察洽谈观光,推进合作,实现共赢。

高洁主持说,今天与江苏的各界朋友欢聚一堂,旨在畅叙友情,洽谈合作,共谋合作。她代表渭南市政府和560万渭南人民向参会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此次活动给予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祝愿。她表示,希望今天签约的三个项目尽快投资建设并获得预期成效。最后,她指出,渭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富集、要素充足;政策叠加、基础良好;环境优良、活力凸显,发展前景无限美好,衷心希望与各位企业家能够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寻求更多的合作切入点,在加强合作中实现共赢,在谋求发展中增进友谊。

江苏省陕西商会会长张黎明、陕西渭南企业代表张锡林分别代表两地企业进行了发言。

一带一路新起点  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会上,刘莉以“渭您而来,与华相宜”为题,从“一山圣境,魅力华山;二水润泽,物产富饶;三圣故里,文化灿烂;四区叠加,政策支持;五大产业,因地制宜;六张名片,环境优越;七大要素,优势突出;八方来客,扩大开放;九项保障,服务投资”等9个数字介绍了渭南市市情及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真诚邀请各位企业家走进渭南,考察渭南,投资渭南。

临渭区、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富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分别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进行了宣传推介。

陕西渭南古为京畿重地,今为“一带一路的新起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属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资源丰富,素有陕西“粮仓”、“棉库”美誉,探明原煤储量、钼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精细化工、通用航空、有色冶金、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群,先后荣获“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等称号。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不仅为苏-陕两地企业家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也必将为两地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寻求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切入点,实现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张怡凡